
永乐江主河道垃圾堆积、春分广场木栈道朽烂存危、农贸市场食品摊贩无证经营……这些曾“卡”在群众心头的“小事”,实则是关乎生活品质、安全感与幸福感的“民生大事”。面对这些治理难题,安仁县检察院积极发挥公益诉讼职能,交出了一份扎实的民生答卷。
“近年来,安仁县检察院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,将公益诉讼作为为民服务的重要抓手,办理了一批实实在在提升群众生活品质、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典型案件。”寒露时节,安仁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袁美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。
这些变化,群众看得见,也感受得到——河道垃圾得到及时清理,水质明显改善,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更加安心;朽烂的木栈道将升级为“彩虹步道”,成为县城新晋打卡点,休闲生活更有品质;乡镇集市食品摊贩实现持证经营,防尘防蝇设施齐全,群众买得放心、吃得安心……安仁县检察院正以公益诉讼之笔,将法治力量融入民生肌理,书写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。
为永乐江河道“净面”
永乐江作为洣水一级支流,是安仁人民的“母亲河”,流经金紫仙镇至承坪乡的河段,更是沿岸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。然而,在承坪乡山下村龙会洲河段,因水流趋缓,加之当地人行桥的阻挡,上游漂浮的枯枝、泡沫塑料等垃圾大量堆积,严重影响河面环境。随着垃圾滞留与清淤不及时,水生植物蔓延,水质也逐渐恶化。
“以前大家常来这儿散步,现在垃圾越堆越多,气味难闻,来的人就少了。”一位承坪乡村民感叹。
安仁县检察院获悉后,迅速开展调查取证,走访群众与乡政府了解情况,摸清治理堵点,依法向当地政府制发检察建议,同时主动牵头协调县水利局,推动形成“乡级统筹+县级联动”的整改合力。
“检察建议不仅指出了问题,更帮我们找到了破解难题的路径。”承坪乡政府工作人员坦言,在检察院的推动下,乡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调度,县水利局则指派专业队伍开展常态化清捞,并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、资源化利用。更关键的是,双方以此次整改为契机,建立了“每月巡查、季度清捞、年度评估”的河道管护长效机制,从“一次性清理”转向“常态化守护”。
目前,河道已恢复整洁,群众重拾“亲水之乐”,“母亲河”重现清丽容颜。
治理乡镇“无证”摊贩
“路边摊的包子、凉菜都露在外面,苍蝇围着转,看着就不敢买,但镇上就这几家,有时候也没办法。”今年年初,安仁县检察院在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公益诉讼“冬季行动”时听到的洋际乡村民的这番话,揭开了辖区内乡镇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隐患——沿街食品摊贩普遍存在无证经营、健康证缺失、防尘防蝇设施不足等问题,简陋的经营条件让“舌尖上的安全”大打折扣。
“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,此类问题并非个例,周边有好几个乡镇也存在多数摊贩未办理食品摊贩登记证和健康证,散装直接入口食品无任何防护措施,部分摊贩甚至在污水沟旁经营等食品安全问题。”承办检察官告诉记者。
“食品安全无小事,尤其是乡镇市场,直接关系到农村群众的健康,必须从治标转向治本。”安仁县检察院于1月至4月期间,先后对6个涉案乡镇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立案7件,并精准制发检察建议。
检察建议的“刚性”,激活了多部门协同治理的“合力”。安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向县政府汇报,推动分管副县长主持召开安仁县食安委全体会议,将食品摊贩规范管理纳入2025年全县食品安全重点任务,并列入食品安全考核体系;在县委编办的协作下,明确将食品摊贩管理纳入乡镇履职清单,解决“谁来管”的问题;同时组织宣贯培训,邀请专家解读《湖南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》,为乡镇食安联络员、市监所负责人及“三小”主体代表提供手把手指导,解决“怎么管、怎么规范”的问题。
“我们同步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,累计检查食品生产主体4家、销售主体138家,覆盖7家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,核查网络食品交易平台1家。推动建立‘食品摊贩信息库’,首批18家已完成录入,实现登记、检查、整改数据实时共享。”安仁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。
截至目前,全县已有112家食品摊贩规范办理登记证与健康证,并配备符合标准的制作、销售及废弃物处理设施,曾经的“隐患摊”变成了“放心店”。
监督朽烂的木栈道
安仁县春分广场木栈道是市民休闲热门去处,日均人流量超百人次。今年7月,安仁县检察院干警在散步时发现,木栈道因常年风雨侵蚀,出现多处破损、松动和缺失,存在安全隐患。
图为10月28日,安仁县人民检察院办案组到春分广场实地查看木栈道修缮情况。通讯员 凡浓雨 摄
“带孩子散步差点踩空,这些破损地方该修了,太危险了。”附近居民的担忧,让安仁县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迅速行动,第一时间成立专案组开展现场勘查、固定证据,同时走访管理方与居民,全面核实公共利益受损情况。
“修复不能只停留在‘补漏洞’,要让群众不仅‘走得安全’,更‘走得舒心’。”为推动问题彻底解决,安仁县检察院主动召集城管局、住建局召开公益诉讼磋商会议,共同拟定“隐患整治+品质提升”的修缮方案。经协商,确定由城管局统筹、住建局具体实施,拟投入60余万元,将原有“隐患路”升级为防滑耐磨、色彩渐变的“彩虹步道”,同时配套完成周边照明、休憩设施,工期约两个月。
“目前,木栈道修缮项目正在抓紧施工。在检察院督促下,我局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设施巡查维护、日常监管和快速响应三项机制,推动长效治理。”安仁县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,预计完工后“彩虹步道”将成为集“安全保障、景观观赏、休闲健身”于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新亮点。
该案的成功办理,实现了“办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的公益诉讼制度价值,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与安全感。
三条故事线,一道民生题。从河道到集市,从步道到人心,安仁县检察院用公益诉讼连接起法治力量与百姓期盼,于小案之中、细微之处,悄然书写着人民群众真正向往的生活。
█记者手记
在公益诉讼的答卷上,写满民心
湖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翔
走访安仁县这3个案例时,最触动我的不是恢宏的整治数据,而是细节里流淌的民生温度:承坪乡村民指着恢复清澈的永乐江说“现在散步又闻得到水汽味了”;春分广场孩童在彩虹步道上蹦跳嬉闹,母亲们不再紧盯脚下;洋际乡村民在持证摊档前扫码查看食品安全信息时,脸上露出舒展的神情……这些瞬间印证了公益诉讼的真正价值——它不仅是法律条文的刚性执行,更是对“人民至上”理念的柔软诠释。
去年以来,安仁县检察院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50余件,督促恢复被占用、毁损的耕草林地300余亩,清理污染河道16公里、工业废渣800余吨,索赔到位生态赔偿、修复费420余万元,维护烈士、退役军人权益13余起,督促消除道路、加油站等公共场所安全隐患60余处……丝丝点点,都点在了群众心尖。安仁县检察院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:法治的刻度,永远以民心为标尺。
当检察建议书转化为水利局的清捞船、市监局的登记证、住建局的彩虹步道时,我们看到的是一场“多向奔赴”:司法机关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推动治理破题,相关部门以“协同力”落实整改,群众则用“获得感”为法治投下信任票。这或许正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动注脚——在每一寸被修复的河岸、每一张规范经营的证照、每一块安全稳固的木板里,都藏着中国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密码。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
湖南省人民检察院(410001)长沙市芙蓉区紫薇路386号
版权所有:湖南省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:捷报技术 访问量统计:3636988